
一年來,聊城市中級人民法院在聊城市委的領導下,上級法院的指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積極開展“大學習、大討論”活動,將法院工作與開展活動有效結合起來,以活動促工作,以工作檢驗活動實效。尤其是在提高法院管理水平方面,走出了一條投入少、效果好的信息化建設新路子,得到了最高法院與山東省高院的肯定和推廣。
隨著人民群眾司法需求的日益增長和審判任務的日趨繁重,人民法院僅通過開會號召、發文件、聽匯報等傳統管理手段,已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推行信息化管理,有利于防止傳統管理手段帶來的工作效率低下、審判質量不高、司法不透明等弊端;谏鲜稣J識,聊城中院成立了以蘇勇院長為組長的信息化工作領導小組并專門召開會議進行部署,聊城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汪文耀親自到會指導,在全市兩級法院推行信息化管理。
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投入巨大的工程,購買配置微機、架設網絡及相關配套設施均需要大量資金。聊城中院在經濟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資300余萬元建設了16個高標準、智能化的審判法庭,開發使用了審判管理系統、行政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等管理軟件,為干警每人配備一臺微機,并進行全員培訓,經考核合格后上崗,保證了物盡其用。該院還建設了高清視頻會議系統三級網,開通了法院門戶網站《聊城法院網》,8個基層法院全部實現了與人民法庭的網絡連接,至此信息化在硬件軟件等基礎設施建設上初具規模。
在抓好信息化基礎建設得同時,蘇勇院長提出了“信息化建設重在應用”為指導原則。在該原則的指導下,兩級法院狠抓信息化手段的應用,把信息化全面應用于司法審判、司法行政、司法隊伍等法院工作的各個方面。
一、信息化在司法審判方面的應用
(一)運用于審判流程管理。一是排期分案自動化。立案庭負責收立案的法官將案件有關信息錄入后,利用訴訟信息管理軟件自動分案功能,將案件隨機分給存案最少的承辦法官,分案人員不能隨意更改承辦人。二是案件管理流程化。案件進入審理階段后,辦案人員必須將審理各個階段的信息同步錄入微機,如裁判文書、庭審筆錄、送達回證等。案件審理完畢,承辦法院在網上提交結案申請,審委會辦公室負責網上統一結案審查確認,并填寫結案日期。審委會辦公室確認結案以后,由承辦法官提出歸檔申請,檔案室進行電子歸檔。至此,案件的立案、審理、結案、歸檔的整個流程就全部結束了。三是庭審活動視頻化,利用數字監控系統,對庭審活動全程錄音錄像。對庭審中的文字、語音、視頻圖像等訴訟信息進行全面、動態、實時記錄和管理,規范了庭審行為,提高庭審活動透明度和公正性。四是訴訟卷宗電子化,將2003年以來所審理案件的基本信息和法律文書全部輸入微機,建立了電子檔案。五是建立了審判委員會系統,該系統可以錄入承辦法官需要回報案件的基本情況,使審委會委員可以提前了解有關信息,提高了審委會的工作效率;該系統采用了無記名投票軟件,這樣保障了審委會委員討論案件的客觀、公正,減少了人為因素對案件的干擾。六是通過改造升級審判管理軟件實現了全市兩級法院訴訟信息共享,中院和基層法院的案件信息都可在網上直接查詢,實現了所有案件的網絡監管;鶎臃ㄔ合蛑性赫埵緟R報案件,通過網絡報中院審委會辦公室進行審查、登記,相關業務部門的答復意見通過網絡轉審委會辦公室后下發相關法院,規范了案件請求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運用于案件質量管理。一是庭審考評網絡化,在不預先通知合議庭成員的情況下,院領導利用網絡監控系統不定期對正在開庭審理的案件從庭容庭貌、庭審程序、法官駕馭庭審能力、合議庭功能發揮等方面進行考評。二是案件指標分析通報網絡化,對各類案件的收結案數量、上訴、上訪情況、申訴再審情況、審判人員個人結案情況和案件審判質量、效率、效果指標的評估定期在網上進行通報。三是信訪監督網絡化,對來信來訪、談話、有關案件調查處理等情況,定期上網公開通報。
二、行政管理方面的應用
(一)利用完備的內部專網和郵件系統,使各類綜合材料的起草、簽發以及其他政務信息均能在網上運作、網上發布,全市法院實現了辦公的便捷化、規范化、無紙化,大大提高了行政管理工作的質量與效率,節約了辦公成本。
(二)建立了網絡室和閉路電視監控中心,在聊城中院辦公區、審判區、家屬區等設置了閉路監視系統和安檢、報警系統,對中院審判法庭、槍庫、財務室以及基層法院院機關與派出法庭實現了實時錄像,形成了不留死角的全覆蓋監控體系,保證了審判、辦公場所的安全。
(三)將國有資產管理納入信息化建設范疇,投資3萬余元購置了資產管理軟件,實現了國有資產管理的流程化和公開化,節約了人力,提高了管理效能。
(四)建設了高清視頻會議系統三級網,網絡覆蓋面廣,音頻視頻效果好,全市兩級法院均可以在本地收聽收看各類會議,節省了人力、物力和財力,提高了效率。
(五)利用法院門戶網站《聊城法院網》為社會公眾提供法律法規、法律咨詢、審判案例、司法動態、法律文書公開等服務,使公眾更加便捷地了解法院工作,更好地保護自身合法權益和監督、支持法院依法公正行使審判權。
三、隊伍管理方面的應用
建立了全院干警績效考核評估體系。經過近半年的調研和探索,根據法院的工作性質和特點,聊城中院開發了一套符合法院工作實際的干警業績檔案管理軟件,實現了法官和其他工作人員工作業績的網上實時、分類、分級管理。該管理軟件分業務人員和行政人員兩類,行政事務實績、行政事務綜合、審判業務實績、立案業務實績、執行業務實績五項內容,收結案數、上訴改發、申訴上訪、政治學習、廉政建設等21個指標,全面反映了每位干警的工作情況,突破了行政綜合部門人員工作無法量化考核的瓶頸。業績檔案實行一人一檔,分別由相關部門和個人網上錄入有關內容,個人工作信息錄入后經部門負責人和分管院領導審核通過,最后由政治部定期匯總存檔并在網上公示,為全面、準確、客觀地考察干警和評先評優提供了依據。
引入信息化管理以來,有力地推動了聊城中級法院整體工作的發展和進步。審判管理的信息化,使案件質量和效率大幅提高,有力地促進了司法的公正高效。一年來,聊城中院案件改判發回率同比下降6.4個百分點,案件平均審理期限較去年同期縮短4天,結案率同比上升2.7個百分點;當事人的服判息訴率同比上升4.5個百分點,進京上訪案件同比下降8.2%。在去年全省法院的年終考核中,聊城中院的審判業務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中院干警隊伍的整體素質顯著提升,在全院現有的155名正式工作人員中,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達到了98%,其中碩士研究生28人,博士研究生2人。去年聊城中院被省法院授予年度工作先進集體,繼續保持“省級文明機關”稱號,并被授予“全省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先進單位”、“全省平安山東建設先進集體”、“全省法院思想宣傳工作先進集體”、“全省殘疾人維權工作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聊城中院工作進入全省法院先進行列,法院及法官隊伍形象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由于信息化管理應用工作突出,有關經驗做法被最高法院《法院工作簡報》轉發,在全國法院予以推廣。聊城中院蘇勇院長在今年召開的山東省中級法院院長會議上做了題為《全方位加強審判管理,高快好省地審理案件》的典型發言,聊城中院吳聲副院長在最近召開的山東省法院信息化工作會議上也做了典型經驗介紹,介紹信息化促進司法公正高效方面的經驗,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同志的一致好評。 |